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讲堂 成语讲堂

古代战役和成语典故巧记有哪些-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

tamoadmin 2024-10-17 人已围观

简介一说历史启蒙,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子经》、《千子文》之类的。我的孩子还不到4岁,应该用什么方式或选择何种内容,来让孩子有兴趣去听,去了解历史呢?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何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三字经》、《千字文》都是传统蒙学,对了解 传统 文化 是很好的读本,但在中国,由五四,这个脉络已断之久矣,眼前要孤立地诵读这种蒙学的确是一傅众咻。 关键是

古代战役和成语典故巧记有哪些-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

一说历史启蒙,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三子经》、《千子文》之类的。我的孩子还不到4岁,应该用什么方式或选择何种内容,来让孩子有兴趣去听,去了解历史呢?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何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

《三字经》、《千字文》都是传统蒙学,对了解 传统 文化 是很好的读本,但在中国,由五四,这个脉络已断之久矣,眼前要孤立地诵读这种蒙学的确是一傅众咻。

关键是孩子读什么,家长就要一齐深入才行,比方说《千字文》并不是仅仅认识了上千个字,其中 成语 、 典故 、历史、哲思、警语非常丰富,家长要能深入浅出的以古寓今、用今判古,帮助自己也帮助孩子衔接起文化脉络才好。当成人的文化底蕴逐渐成局,所谓的常道才会出现,信仰的系统方能建立。一个家自为俗、各自为尚、逐欲而行、毫无博大深邃信仰基础,而仅赖法律维系的社会,是一个危险而不幸的群体,我们应当深以为惕。

原则上,好的人文读物是不二法门,任何知识领域都必须汇归于此,否则各类争奇斗艳的创造、发明与岀人头地所谓何来?盲人瞎马,仅为一己驰骋之乐吗?

许多成人皆有一种迷思,认为 儿童 读物就是给儿童看的,其实你所未接触的、未有深入了解的,或许正是自己所欠缺的。尤其是,若不懂得科学知识容或无伤于己,但不懂得人伦价值和建立信念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当一位家长开始了解儿童读物以后,他很快就能成为专业的选书人、切磋者,他会发现自己身边的 故事 题材俯拾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首先获益的就是自己。要谨记自身的见地,必然影响孩子的见地。

廖庆霜

我跟孩子讲 历史故事 的时候每次讲完都会将发生这件事情带来的影响和历史意义再告诉她一遍,说影响的时候她还愿意听,一说到历史意义的时候她就不耐烦了,总是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其实她不懂。我想问一下读历史的时候有没有必要将历史事件的影响告诉孩子呢?比如我说国际劳动节的流血斗争时她听得可认真了,一说的这个事的意义就不想跟我聊了。怎么办?

陈卫平

不是不能说意义,而是说的方式一定要顾及她为什么要知道这意义。如果这意义与她生活 经验 不怎么相关,她当然没兴趣知道。尤其是把意义说成一段抽象的道理时更是懒得理会。记得多用她懂得,而且有兴趣或关心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意义,如此就能奏效。

knifeandfork

陈老师您好,我儿子很喜欢历史,想问问您:您认为读史需要把大人的历史观灌输给孩子或者说和他进行这方面的讨论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编年体或纪传体类的史书,哪种更适合?

陈卫平

建议别用“灌输”,而是提出您的视角和层次来与孩子一起讨论,长此以往,很快就会发现有时家长便招架不住了,但这是值得恭喜的,大人难道就不该与时俱进了吗?

三年级的孩子编年史和纪传体都很好,主要是内容和写法要符合其经验。

 初中 历史 学习 方法 与解题技巧

1.难在记忆

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

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实用举例:

①奇数法记年代

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1917张勋复辟、1919五、1921中共成立

②中外史对比法

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

③因果推导法

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

④浓缩转化法

戊戌变法——“变”(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2.难在答题

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实用举例:

太原市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

①列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分)

1927:领导南昌起义;

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正确主张;

1936:和平解决。

(叙述要简单、准确)

②材料解析: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依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对外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20世纪最后30年的时代特征?(4分)

应包含政治(总趋势——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特点——美苏争霸到多极化)、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科技(高科技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

3.难在复习

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

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

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

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

重现实,适度结合 热点 命题。

实用举例:

①2007年高考的一道选择题引发的争议;

谥号、庙号、帝号、年号的差别——文科更注重积累。

②《大国崛起》热映引发的出题热;

从整体设问:共同原因、经验、共同目标、启示等;

从单个国家设问: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启示);

关系:个别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

③文明史观在命题中的体现和做题的要求。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命题更关注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如生产工具变革、三次工业革命等。

4.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 发散思维

①原因类问题

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

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

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

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

初中历史还有其他的记忆办法,小忆 总结 整理的记忆办法,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协助!

重在了解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了解,由于只要真正了解了的学问才不会遗忘。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

有些同窗以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需考试前去背背,同样能够对付,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虽然有些简单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学问必需弄明白这个学问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假如上课不专心听教师剖析解说,本人也不开动脑筋积极考虑,梦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井然有序或张冠李戴,有的则一筹莫展,不知所云。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情和现象比拟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办法,尽量化繁为简,才干熟记,主要办法有:

(1)化简记忆法

将复杂内容经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到达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非常复杂,但认真琢磨,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议。这样就能较快的到达记忆。

(2)公式记忆法

在答复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好像解数学习题一样,能够总结归结出一些根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情=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作+结果。意义=作用+特性+影响。人物=姓名+时期+ 事迹 (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办法可将复杂的内容停止简化概括,构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停止扩大,就能较快地熟记根本内容。控制这个办法,在巧记严重历史事情、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拟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照着一定规律向前开展,在其开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情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络,同时又遭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其具有各自的特性。比拟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络的事情或人物停止归类比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避免张冠李戴。比拟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办法,详细做法有以下几种:

①把性质相同而特性不同的历史现象停止比拟,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拟等。

②把某些表现类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停止比拟,分清不同性质,构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质相同但发作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情加以综合比拟,辨别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对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

④中外比拟。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度之比拟,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拟,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开展与西方之比拟等。

(4)列表图示法

依据历史事情的特性,用表格图示方式使同类学问前后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清楚、条理明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办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协助记忆的一个有效办法,特别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变革(变法)、严重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5)联想法

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

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学问要点,使其前后连接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触及它前面发作的历史事情,又可联络到后面发作的事情,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学问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胜利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情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扼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白规则日本必需出借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打败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学问就前后贯穿起来了。

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作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情,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情联络起来。将中外历史放在一同学习,这就请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学问联络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化,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络起来。

(6)串字法

对有并列关系的事情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行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次第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7)口诀法

经过综合取舍,把一些零乱的内容整理成比拟划一的押韵句式,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洋务运动失败的缘由,可编成这样的口诀:

西方列强不让富,先进技术难传入。

清朝内部有顽固,阻挠毁坏搞洋务。

整个运动缺中心,几个总督和巡抚。

技术设备单纯引,基本缘由在制度。

巧记人名、地名、年份

历史学问的重要特性是需求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短少的根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融会贯通,同样有比拟可行的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增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1)记人名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调和音法,用这两种办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依照它的同音汉字去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无妨给它取个雅号,运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避免低级和粗鄙。对历史人物不只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大功告成。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

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特别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同窗们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了解和控制天文方位,以构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干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要看着地图册,才干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关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志,才干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认真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称号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中央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树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中央,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以为是一个中央了。

(3)记年代

时间概念是历史学问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历史学科的特性之一。中外历史绵亘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求重点控制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同窗们感到艰难的一个方面。

学习初中历史需求记住大大小小历史事情的年代、地点、人物.....背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混杂!

有一门课程能够协助学生整合、分类归结零散的历史学问,以有趣的记忆联想法轻松牢记历史人物、事情、时间,快速进步学生历史成果!

如何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相关 文章 :

1. 关于培养兴趣的教育心得: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2. 围棋兴趣如何来培养

3. 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4. 怎么学好历史的窍门

5. 如何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关偷梁换柱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以为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年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年是1世纪,101年则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类推。所以,若将世纪换成年代,就应该将世纪数减去1再乘100,同样,把年代数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A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

C.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1921年中国***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年朝鲜抗日;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学习记忆法十种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 》。宣传;(4)参与创建中国***;(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无论上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首先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七、联想记忆法

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学时则可采取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以区别。例如阿拉伯帝国在我国史书上称大食。三个哈里发国家分别称为黑衣大食、绿衣大食、白衣大食。同学们记硬背,常常弄错。我在上这段历史时这样叙述:巴格达哈里发国家地处沙漠附近,沙漠地区气候炎热,人们被太阳晒的墨黑, 因此称为黑衣大食;开罗哈里发国家地处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土地肥沃,庄稼葱绿,所以称之为绿衣大食;而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地处大西洋东岸,远眺大海,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故称白衣大食。这样三个国家的 地理环境和国家名称一联系,学生很容易地就记牢了。

八、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我在讲《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这节课时就采用下列图示:

(附图图略)

教师出示这一图示后,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中心内容。认识西欧主要封建国家是怎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再如讲到清初的疆域四至时,我就采用坐标图示法:

(附图图略)

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九、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实行改革扩大了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同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再如,457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中国在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了近1000年。

比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把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较,认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有可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作比较,把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进行比较等等。

十、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偷梁换柱的典故

 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庭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泰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

 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诏书,赐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偷梁换柱的解释

 [释义]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语出] 《红楼梦》九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过潇湘馆来;。

 [正音] 柱;不能读作?z?。

 [辨形] 梁;不能写作?粱?。

 [近义] 偷天换日 以假乱真

 [反义] 光明磊落

 [用法] 用作贬义。形容以假代真。一般作谓语、定语。

用偷梁换柱 造句

 1) 他偷梁换柱,把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

 2) 魔术 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偷梁换柱的手法让观众也觉察不到。

 3) 他耍了一个偷梁换柱的花招,把大家都骗了。

 4) 修正主义者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篡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5) 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

 6) 有些断章取义偷梁换柱的 文章 ,分明是对经典文学的亵读。

 7) 不是所有的奢华品牌都在偷梁换柱.

 8) 这个叫做偷梁换柱,实行投降之前的思想准备或舆论准备。

 9) 盖某生乃某乙之侄,偷梁换柱之徒亦乙也.

 10) 流年那样无理残忍,稍有踟蹰,它就偷梁换柱,叫人撕心裂肺,再难回头。

 11) 又是谁偷梁换柱,把精工堆满圣骨盒和圣物盒的那峨特式古老祭坛去掉,换上了刻着天使头像和云彩的那口笨重的大理石棺材,仿佛是圣恩谷教堂或残老军人院的一个零散的样品?

 12) 一是将建筑面积与实用面积混淆,偷梁换柱.

 13) 在这对?鸳鸯大盗?踢天弄井、偷梁换柱之间,我们重温了?偷儿?**中,许多令人惊诧万分的、捧腹大笑的、久久难忘的经典人物与场面。

 14) 揭阳技监局最牛答复;是不是玩弄权力、偷梁换柱、意欲何为?楼主图集。

 15) 启航 考研 班?偷梁换柱?后续:辅导班辩解。

 16) 记者走访发现,海鲜产品礼盒中偷梁换柱现象较为常见,很多礼盒中表面一层是优等品,而下面的就是劣等品了。

 17) 哼,又怎能来一个桃僵李代偷梁换柱,以曲平太上长老的身份在佛宗高高在上呼风唤雨?哼,哼哼,别忘了你的身份!

 18) 楚风明白,他们这是要偷梁换柱,冒名顶替。

 19) 这样的一个监牢,就算是以前的能偷梁换柱的纣王还是往后能拔山扛鼎的项羽,也休想赤手空拳逃出来。

 20)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柱子内的钢筋人为地由根减少到了根。这偷梁换柱之功非常人能及啊!

 21) 废除工会与私有化依然是共和党优先采取的政策,该党将继续努力以平衡预算的名义,偷梁换柱地贩卖这些政策。

 22) 呜呼哀哉!专恣卤夺,罔顾法条,公允秩序,由是遭坏,闻者岂不恚詈而讼之乎?然且奸佞巧伪之徒,自以为纵横捭阖,瞒天昧地,偷梁换柱,颠倒是非,无不如其意。

 23) 在接到孙红雷指示后,个性天真单纯的张艺兴更用起?美男计?迷惑敌人,高强度干扰敌军,偷梁换柱,成功将重要线索传递给兄弟,完成救人任务。

猜你喜欢:

1. 巧记?三十六计?

2. 成语对对子偷梁换柱

3.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的故事

4. 怎样防止基金重仓股偷梁换柱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成语巧记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以为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年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年是1世纪,101年则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类推。所以,若将世纪换成年代,就应该将世纪数减去1再乘100,同样,把年代数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A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

C.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1921年中国***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年朝鲜抗日;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学习记忆法十种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 》。宣传;(4)参与创建中国***;(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无论上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首先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七、联想记忆法

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学时则可采取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以区别。例如阿拉伯帝国在我国史书上称大食。三个哈里发国家分别称为黑衣大食、绿衣大食、白衣大食。同学们记硬背,常常弄错。我在上这段历史时这样叙述:巴格达哈里发国家地处沙漠附近,沙漠地区气候炎热,人们被太阳晒的墨黑, 因此称为黑衣大食;开罗哈里发国家地处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土地肥沃,庄稼葱绿,所以称之为绿衣大食;而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地处大西洋东岸,远眺大海,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故称白衣大食。这样三个国家的 地理环境和国家名称一联系,学生很容易地就记牢了。

八、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我在讲《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这节课时就采用下列图示:

(附图图略)

教师出示这一图示后,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的中心内容。认识西欧主要封建国家是怎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再如讲到清初的疆域四至时,我就采用坐标图示法:

(附图图略)

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九、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实行改革扩大了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同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再如,457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中国在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了近1000年。

比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把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较,认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有可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作比较,把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进行比较等等。

十、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逻辑填空这种题型往往不受大家的喜爱,因为错误率比较高,而且很多成语让大家很头疼,觉得要背会这么多词实在是太累了。下面将逻辑填空中常出现的高频成语分成三种帮助大家去记忆并加深理解。

第一种是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这种成语万万不能凭借字面的词语意思去理解。比如有一个高频成语“不刊之论”。如果大家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字面意思往往大家误解为:水平低不能刊登的、发表的言论,这就属于望文生义。实际上,“刊”指削除,古代没有印刷术出现的时候,一般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所以“不刊”是不可更改的意思,因为是没有错误的。所以这个词的正确比喻义是: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第二种是我们完全可以猜出来的词。为什么在这里鼓励大家猜词呢,因为我们考试是没有手机可以查词的,难免有一些词是大家不认识的,虽然可能第一次见,但我们完全可以用语素联想法,联想一下每一个语素的意思,从而得出它的本意和比喻义。比如“鞭打快牛”这个词,很好理解。“鞭”是一个动词,用鞭子抽打,本意就是用鞭子抽打走的非常快的牛。那我们进一步去想,我们一般鞭子抽打的都是走的很慢的牛,从而让它走快点,那在这里去抽打走的很快的牛,是不是显然做的不符常理了,那么它的比喻义自然就出来了,也很好记忆:赏罚不分,奖懒罚勤。

第三种是有一些典故的词语,当我们看过一遍它的典故之后,其实成语意思也就很好理解了,这也是我们记忆成语的一种高效的方式。比如“李代桃僵”这个词,我们来一起回到古人的那个年代,了解它背后的故事:从前有兄弟五人都是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一次偶然机会得到皇帝赏识,当上了侍郎,过上了奢华的生活。不幸的是,后来兄弟五人当中有一人犯法,其他人非但不念旧情,反而相互倾轧。于是就有人用诗评判:“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噬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说到这里,大家都会看出来,本身这个词的比喻义是兄弟之间相互爱护互相帮助,后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以上三种类型的成语希望大家都能按照各自特点去记忆,并且大多数成语都是大家可以去顾名思义的大胆猜词的,一些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就需要大家去注意和积累了。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